2025年3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两会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将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掀起了一股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
“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张夏青老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解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同学们围绕两会热点提案议题,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讨论,在交流碰撞中,同学们逐渐领悟到,两会不仅是国家治理的盛会,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实践的舞台。
胡建强老师在课堂上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案例,生动阐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中国政治体系的瑰宝,更是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强大引擎,而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是这份制度优越性的生动注解。通过学习,同学们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张倩倩老师通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详细介绍了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学生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乡村振兴事业。有的学生计划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有的学生则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的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菲斐老师以两会中关于民生福祉的论述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改善和进步,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于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学生们在讨论中踊跃发言,表示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莹老师着眼于“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性地引入了两会代表、政协委员的亲身经历与心得体会,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国家大事与民生热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两会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学生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思考中明确方向,纷纷表示将把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赵聪老师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结合两会中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引入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国家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投身国家科技创新的时代大潮。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张薇薇老师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刚刚发布的2025年工作报告为核心,带领学生了解了我国司法机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思政课上,同学们不仅学习了《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更是深刻领悟到了法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力量与价值,纷纷表示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投身到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晨曦老师以“国家在过去一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彰显出国家经济的强劲动力和无限潜力。同时,报告还强调了教育、科技、文化、民生等领域的发展规划,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仅让学生们对国家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
陈婉珍老师以“中国智造”为主题,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分析了智能制造的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鼓励学生们结合智能制造的实际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也为“中国智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赵芳 图/马院教师 审核/刘凤梅 张巧平)